打开音乐之门——赋格的艺术-安天旭钢琴独奏会
演出时间: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19:30
演出地点:北京音乐厅
票价: VIP/399/299/199/99元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注:本场演出儿童一律凭票入场
【曲目介绍】
-
- 五首前奏曲与赋格 选自平均律 (共20:30)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Five Preludes and Fugues from Well-tempered Clavier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第一册)作品846 (4 分钟)
- Prelude and Fugue in C Major (Book 1) BWV 846
升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一册)作品848 (3:30)
- Prelude and Fugue in C-Sharp Major (Book 1) BWV 848
升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二册)作品873 (6分钟)
III. Prelude and Fugue in c-sharp minor (Book 2) BWV 873
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一册)作品 850 (3:30)
- IV. Prelude and Fugue in D Major (Book 1) BWV 850
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二册)作品 875 (3:30)
- Prelude and Fugue in d minor (Book 2) BWV 875
- 亨德尔主题变奏曲 作品 24号 (约26分钟)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the Theme by Handel Op.24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 前奏曲,赋格与变奏曲 作品18 (11分钟) 赛萨尓弗兰克
Prélude, Fugue et Variation Op.18 César Franck
(1822-1890)
哈罗德鲍尔 改编
Transcribed by Harold Bauer
- 五首前奏曲与赋格 选自作品87号(共31分钟)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Five Preludes and Fugues from Op.87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E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四首 (9分钟)
- Prelude and Fugue in e minor No.4
A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七首(4分钟)
- II.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ajor No.7
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二首 (2:30)
III.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inor No.2
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五首 (4分钟)
- Prelude and Fugue in DMajor No.5
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第二十四首 (11:30)
- Prelude and Fugue in d minor No.24
【音乐会介绍】

这场音乐会以赋格这一创作体裁贯穿始终。赋格是一种需按照严格规则格式谱写的曲式,其繁杂程度可类比中国古代七言律诗的创作。作曲家对这一曲式的探索发展从巴洛克时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25年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他在钢琴独奏领域最重要的代表作,即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对巴赫48首前奏与赋格(平均律)的直接致敬,也是钢琴史在该领域最伟大重要的致敬。通过一场音乐会,将相隔200余年的两位巨匠对同一体裁的创作结晶进行对比,并从其中发现传承的意趣,是组织这套节目单的初衷之一。我把两组前奏曲与赋格(每组五首)放在演出的首与尾,以达成结构份量上的平衡。上半场五首巴赫作品的排列方式,是按照巴赫创作的初衷,以半音阶调性上行,从C大调,途经升C大小调,以D大调和d小调两首结束。而下半场的肖斯塔科维奇,是以调性音程下行5度的关系,从E小调,经A大小调两首,再同样回到D大调和d小调两首结束。下行5度关系,部分借鉴了老肖的原创作理念:以5度循环排列24首前奏曲与赋格。需要说明的是,半音阶进行和5度进行可以说是西方和声传统语汇中最本源核心的进行方式。
将巴赫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同类别大作进行对比虽有意义,但仍属学术常识,且无法保证对观众的可听性与多样性。因此,我把勃拉姆斯和弗兰克的两首作品分别放在上半场巴赫之后和下半场老肖之前。与巴赫老肖以创作赋格本身为目的不同,勃式与弗式则是将赋格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和技法,并将其作为一个段落统一在更大的作品结构里。两种理念的差别,才使得这场“赋格的艺术”音乐会更加充实与完满。勃拉姆斯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是由巴赫同时代作曲家亨德尔创作主题发展出的25个变奏与一个宏大的赋格组合而成。主题风格与前面的巴赫达成和谐的衔接,结尾的赋格展示了勃拉姆斯通过对纯粹音乐结构的操控以致伟大效果的理念布局。下半场同时兼顾德式与法式风格的弗兰克“前奏曲,赋格与变奏曲“,其宁静忧郁的基调,不仅在情感色彩上可以融入之后更显压抑深沉的肖斯塔科维奇,其b小调属性也与老肖的e小调前奏曲与赋格构成下行5度关系,使整个下半场体现出全部下行五度进行的逻辑。
这是一套在有力致敬肖斯塔科维奇的基础上,兼顾学术逻辑,历史传承,情绪可听性与风格多样性的音乐会。
【阵容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