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单
第一套
贝多芬: F小调第一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1 Beethoven: Sonata No.1 in F minor, Op.2 No.1
贝多芬: 降E大调第十八号钢琴奏鸣曲,作品31之3 Beethoven: Sonata No.18 in E flat, Op.31 No.3
------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
贝多芬: E小调第二十七号钢琴奏鸣曲,作品90 Beethoven: Sonata No.27 in E minor, Op.90
贝多芬: C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作品53 "黎明" Beethoven: Sonata No.21 in C, Op.53 "Waldstein"
第二套
贝多芬: A大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2 Beethoven: Sonata No.2 in A, Op.2 No.2
贝多芬: 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作品31之2 "暴风雨" Beethoven: Sonata No.17 in D minor, Op.31 No.2 "Tempest"
------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
贝多芬: G大调第十号钢琴奏鸣曲,作品14之2 Beethoven: Sonata No.10 in G, Op.14 No.2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作品81a "告别" Beethoven: Sonata No.26 in E flat, Op.81a "Les Adieux" 艺术家介绍
李坚,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副会长、纽约音乐家基金会艺术总监。
李坚生于上海一个音乐世家, 6岁时开始跟随其母--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俞丽拿学习小提琴, 同时跟随上海音乐学院洪腾教授学习钢琴。1981年, 年仅16岁的李坚在巴黎参加了享有盛誉的玛格丽特o隆--雅克o蒂博国际钢琴大赛并荣获大奖,并因此获法国国家奖学金和Samson Fran?ois基金会的赞助,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跟随Pierre Sancan教授学习,还在欧洲赢得了大量的演出机会。1985年,李坚远赴美国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 受教于钢琴大师Mieczyslaw Horszowski--贝多芬之第四代传子。1987年, 李坚以独奏家的身份与中国中央乐团合作,在美国30个城市巡演。这位有着超人天赋的年轻钢琴家以他卓越的技巧和表现力吸引了美国听众和评论家的广泛注意并受到了著名小提琴大师斯特恩的赏识。从此, 每年他都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国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与交响乐团合作。1989年李坚成为应邀赴台湾地区演奏的大陆音乐家, 他的出现引起轰动, 成为当地各大报刊及媒体的头条新闻。 与李坚合作过的乐团有: 柏林广播交响乐团、英国皇家交响乐团、英国皇家BBC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亚特兰大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李坚以独奏家的身份频频出现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的埃弗利--费舍尔音乐厅、艾丽斯o塔利音乐厅、卡内基演奏厅、华盛顿的肯尼迪中心、维也纳金色大厅、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和柏林爱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的舞台上。
李坚同时也是一位活跃的室内乐演奏家。他的室内乐演奏伙伴包括马友友、林昭亮、安妮o梅耶斯、拉雷多、特里和霍夫曼等著名艺术家。他在中国现代作曲与表演大赛上获得首奖,是纽约音乐家基金会奖金多届蝉联得主, 曾获取美国菲兹多拉奇奖,李坚还曾以最年轻艺术家的身份在欢迎美国总统卡特访华的盛大仪式上演奏。 作为一个BMG、AUDIOFON、ELITE MUSIC等唱片公司的录音艺术家, 李坚已经录制出版了十五张 CD专辑,其中包括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他还为日本的电视人协会公司录制了两套电影纪录片,其中一套与著名小提琴家林昭亮合作的纪录片曾获得日本最 佳纪录片奖。 李坚受邀担任了许多著名的国际音乐大赛评委,其中包括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钢琴国际比赛、意大利布索尼国际钢琴大赛、西班牙桑坦德国际钢琴比赛、摩纳哥钢琴大师国际比赛、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挪威世界之最国际钢琴比赛、韩国ISANGYUN国际钢琴比赛、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上海国际青年钢琴大赛、深圳国际 钢琴协奏曲比赛等。 李坚于1995-2001年在母校柯蒂斯音乐学院任教;于2009-2018年在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钢琴教授和系主任,被上海市授予"东方学者"的光荣称号;于2004年至今担任美国纽约音乐家基金会艺术总监。在2018-2019年的演出季里, 李坚将继续在欧洲、美国及亚洲的巡回演出,并录制出版唱片。 音乐会介绍
浪漫主义时期的指挥家、教育家、评论家冯-彪罗曾经把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奉为键盘作品中的旧约圣经,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为新约圣经。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完成于1795年-1822年,长达27年。它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在每一首奏鸣曲中都能感受贝多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和感情,可能坠入爱河,也可能沉浸在愤怒里,或者是痛苦的内心独白。他把钢琴作为一个实验基地,在这里持续地尝试、突破、完善他对于自己音乐的思索,包括曲式结构、调性关系、织体、音效和情感厚度等。经过奏鸣曲的洗礼,这些成熟的经验又在更大型的交响乐作品中闪耀出神一样的光芒。 "贝多芬是我心中的神,我用弹奏贝多芬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的方式来向他致敬。音乐是技巧、是感官、更是灵魂,耳聋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写出了那么多旷世奇作,正是他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去尝试。能现场完整地呈现这些作品对我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一次,我用灵魂去致敬!" -- 李坚 |